潜山信息港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今日资本徐新:伟大的公司不多 一定要长期持有

2022-09-04/ 潜山信息港/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不久前,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南大学校友总会组织了校友系列访谈。作为南京大学杰出校友的徐新,出现
750室内空间设计-泉州商场专卖店铺设计-货架货柜展柜展示架定制-套房别墅自建房装修设计

  不久前,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南大学校友总会组织了校友系列访谈。作为南京大学杰出校友的徐新,出现在其中一场直播访谈中,带来干货满满的分享。

  徐新素有“风投女王”之称,她毕业后早年曾在中国银行工作,后加入霸菱亚洲开启风投生涯。2005年,徐新离开霸菱,自立门户创办今日资本。

  在扎根创投圈的二十多年里,徐新投出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项目,包括娃哈哈、网易、京东、美团、蔚来汽车、叮咚买菜、BOSS直聘、携程、知乎等。前段时间,造就诸多投资神话的徐新,还曾因在社区群里求团购面包而意外出圈。

  在本次直播访谈中,徐新对投资生涯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回顾复盘。徐新称,最成功的投资案例应该算是京东、美团。“虽然美团赚的钱更多,但是京东我们的贡献更大。”她说。

  徐新称,当时见到刘强东时,他说需要200万美元投资,徐新给了他1000万美金,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策。也正是这笔投资,让刘强东胆子变大、步伐变快。后来在京东发展最关键的时候,竞争对手跟京东打价格战。“我们给了京东5次过桥贷款冲上去。”徐新回忆说,这对京东的发展非常重要。

  回顾26年的投资生涯,徐新坦言自己不断在犯错中学习。“我犯的第一个最大的错误,是伟大的公司拿的时间不长。”徐新说。因为基金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那就没法赚到巴菲特所说的时间复利的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新做了一支周期为28年的基金。

  “我犯的第二个重大错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徐新称。为了能够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徐新团队总结出一套方法论。一是要研究赢家的法则,弄清楚伟大的公司长啥样;二是要做消费者深度洞察;第三,要把森林里每棵树都拿来看一下。一棵一棵树看下去,当看得足够多,心里就有森林。

  同时,徐新也谈到对人工智能、社区团购领域发展趋势的观察,对制造业数字化的看法,以及如何不断捕捉风口的投资密钥。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经记者整理):

  一、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中国有机会弯道超车

  如果你问我未来20年改变世界的是什么,就是人工智能。因为我们投早期高科技的项目比较多,投的几个主题都是围绕人工智能,能够深深感受到它对我们生活、对我们未来的改变。比如,我们投的跨境电商、机器人、电动车和无人驾驶,实际上核心逻辑就是人工智能。

  特别想说的是,中国其实是一个数据的大国。如果你把人工智能细分一下,怎么能够在这个时代弯道超车,要看三个能力,即算力、算法、数据量。

  首先,我们数据量是不缺的,因为我们人口多、场景多,所以数据量在我们手上。算力其实就是芯片,这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曙光,其实我也投了我们南大校友余凯创办的地平线。可以感觉到,再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的算力会越来越强。

  现在我们的芯片设计能力已经到了5nm,而我们的foundry,以前是卡脖子,foundry不太行,现在是28nm能够做出来。可能再过三年,14nm的foundry也能做出来。所以,这两个能做出来,我们在算力上就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就是算法,究竟是什么算法。你把它拆一拆,算法其实20%是真正的科学发明,真正核心技术上找到突破那种,科学家写paper那种,还有80%其实是你不断的机器学习、不断的拿数据来训练算法,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国家是有优势的。

  我一直觉得在AI这个时代来临的时候,中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就是因为我们有数据,有机器学习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不断的训练算法的数据。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在人脸识别、电动车无人驾驶都已经走得还不错了。

  二、做VC的26年,我在不断从所犯错误中学习

  我们VC是靠眼光赚钱的,要在很短时间内学会一个行业。人家干了几十年,你可能要在两三个月时间内去做决策,就是说你要怎么样提高认知,怎么样习得每个行业。我在VC这个行业做了26年,其实我是从自己犯的错误中学习。

  我觉得我犯的第一个最大的错误,是伟大的公司拿得时间不长。因为基金这个生命周期是有限的,最长就是12年,那你就没有赚到巴菲特说的时间复利的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我们一劳永逸的解决,就做了个28年的基金,时间是很长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拿着。

  我犯的第二个重大错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你去看一家公司,你就爱上这家公司了。等你把钱给完,你的心就开始往下沉,但是钱已经给了,太晚了。那我们怎么才能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我们找到一个方法论:第一,我们要做winner pattern study,研究赢家的法则,要研究那个伟大的公司长啥样;第二,我们要做消费者深度洞察;第三我们要把森林里每棵树都拿来看一下,你一棵一棵树看下去,等你看得足够多的树,你心里就有森林。

  我特别想细讲一下每个点:

  1、你要做winner pattern study。

  你要研究赢家,特别要研究历史。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很早就投了京东,投了很多零售,都挺成功的。我们比别人更早看到了生鲜电商春天的来临,比别人可能早投了12个月到18个月。那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比别人更早呢?是因为我们把零售的winner pattern已经研究透了。我们把所有零售行业那些伟大公司的创始人传记全都看了,把它年报全部看了。从亚马逊到沃尔玛、Costco、7-11、Aldi、Walgreens,全部都看了。

  看完以后其实我们得到一个观察就是,不管你是做零售还是做品牌。我们当时想问的问题就是,品牌跟渠道的博弈之中谁会赢?最后我们发现,其实你要做品牌的话,要相信品牌的力量、相信复合增长的力量。

  那么品牌它怎么才有力量呢?我们觉得你要控制三件事:一是你要控制你自己的产品,第二你要控制你自己的渠道、门店,不管是加盟还是直营,第三你一定要控制消费者的心智。那么,怎么控制消费者的心智呢,我们感受是你一定要密集开店,你要让这个城市里20%人口天天看到你,你就开始变成品牌。当50%的人看到你,你就是很牛的品牌。

  当你喝咖啡的时候你会想到谁,你想到的第一个品牌会是什么?Costa也好星巴克也好,他们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吗,肯定不是,但是消费者为什么会想到他呢?因为星巴克的店开得到处都是。你店开得到处都是非常重要,密集开店,让20%的人天天看到你。Winner pattern,生鲜电商渗透率又很低,所以我们就投了好多家。

  这是我们好的经验,但我们也有失败的教训。当我很早第一次见到张一鸣的时候,他就要价70亿美金,我一听就吓了一跳,因为我们投早期的,没有见过这么贵啊,其实是我没有看懂。有句话说,你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钱。

  那我什么时候看懂呢,还是研究winner pattern的时候才看懂了。就是研究内容跟广告这个模式,我记得当时我是在读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erg,他的Quarterly Earning Announcement,就是他每个季度有一个Earning Call Transcript,他就说以后的内容不再是search,它是以feed信息流的形式分发给大家。就是说,即使是一个广告,你内容也要做得好看,因为这广告会无缝的相接在内容的feed流里面,我那个时候才看明白,但是我明白得太晚了,那个时候抖音已经翻了5倍,就miss这个机会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说,不管是什么东西,首先做winner pattern研究,把创始人的演讲全部拿来看一遍。当时我们有一个intern,你把黄峥的演讲全部给我打出来,然后他打了800页,被我fire掉了,为什么呢?因为穷尽的话是2000页,2000页和800页差别是非常大的。你一定要追求真理,每颗石头都翻开看。

  因为黄峥在他那个演讲说,拼多多是什么?拼多多是Costco+Disney.Costco我理解,零售啊,但是为什么敢叫自己Disney,他们不是卖便宜货的吗,Disney不是给人带来快乐的吗?他说我这个,我们去做了用户访谈。我们打了非常多的电话给三四线4-50岁的人,真的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因为第一个是便宜的快乐,第二就是玩游戏的快乐,他们一辈子就没有玩过游戏,拼多多上面什么“多多果园”、什么“杀个价”,他们就是好快乐啊,所以你看,你要把他们这个东西都研究完,我们就叫winner pattern study。

  2、要做用户深度访谈。

  我们每年做2000个用户访谈,除了这2000个用户访谈,三年前我们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沉下去。为什么我们会错过了拼多多呢?我们投了京东、投了唯品会,赚了好多钱。拼多多是电商,你说错过抖音我可以理解,因为抖音是内容,不是我能力范围之内,这个钱不该我赚我认了。但拼多多这个是我能力范围内,为什么我会错过?所以我们觉得还是不太懂低线人民群众是怎么生活的。我们以前给他们打电话、一对一访谈、focus group,但这都是隔靴搔痒,不解决问题,后来我们就做了一次下乡行,就是真正住在人家家里。

  我们当时选了安徽省,一个是合肥省会,下面是蚌埠,然后是固镇、张家村,一共4家人家,我们就住在人家家里,一家住了两天。我们就跟着妈妈去买菜、送孩子上学,然后跟他父母聊天、跟他闺蜜做个小的focus group.我们做完这个以后,就好像是过了他们的生活一样,过了他们4个人家的生活。

  当时有个非常震撼的东西。我们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到底有没有钱消费升级,第二,他们时间花在哪里、钱花在哪里,他们的焦虑是什么、他们的渴望是什么。弄完以后我们发现他们其实没有钱消费升级。那个时候我就特别理解,真正的中产阶级其实就3亿人,最多4亿人,而中国有14亿人,那10亿人其实没有钱消费升级。

  我住在他们家里发现怎么有这么多脸盆啊,不是有淋浴吗?实际是因为洗完脸这个水,他们舍不得倒掉,要拿来冲马桶。然后他们都是用那个太阳能,太阳能是早上没有太阳那个水都是冷的,我早上洗头洗冷水都洗了好几天。从那个我就深刻的洞察到,其实真正还是要让这帮中层以下的人变成中产阶级,这个社会才有希望。然后,我们看到零售真正能跟电商抵御的,其实就是药店、便利店,还有就是生鲜店。

  还有一个,最近我们做了一个95后的访谈。我就问他们,你们能不能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你自己。你猜他们怎么说,用的最多的是“佛系”、“躺平”。我们问到的人里面有20%是不想生孩子的,当时我真的很意外。做完95后的访谈,我就觉得现在这个共同富裕还是挺对的。

  3、企业家。

  因为中国还有很多品类的机会,见一个企业家,你看到先行者,并不等于最后是他赢。所以我们一定要把20个都看完,然后比较这些企业家。比较的时候,你就要去挑选这些企业家,看他们什么东西呢,我觉得共同的东西就是:第一,看他有没有杀手的直觉,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第二他是不是擅于学习。另外就是看他是不是愿意分享财富。每一个企业家性格可能不一样,都可以成功,但是这三点是我们找到的共同点。

  三、社区团购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我们看好这个赛道

  社区团购我们是最早投的,其实社区团购的发明人是兴盛优选的岳总,是他发明了这个模式。当时我们在2018年9月份见到他的时候,他单月的销售是5000万人民币,但是他以10倍的速度在增长。

  我当时就说,岳总你采到金矿了,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当品类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一定要迅速做大,舍命狂奔;第二,你一定要“鬼子进村,打枪的不要”。因为你这个模式太优秀了,如果人家知道了,抄你学你竞争对手就会很多。所以我们悄无声息的发展了两年半,这两年半里我们五次加仓。本来我们只投了700万美金,后来加到1.65亿美金,我们还是蛮敢下手的。

  社区团购模式是什么,其实它是一个“预订+自提”模式。它好在哪里,第一,跟电商相比,它好在节省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费。一个配送费基本上要6块钱,这是少不了的。生鲜平时买也就买个2、30块钱,你要交6块钱配送心疼死了。尤其是下线的人,四五线的人根本舍不得。这是第一,我省了这个钱。

  第二,跟门店相比它好在哪里呢?我这个模式是预订的,今天晚上11点前下单,明天中午几点钟再去取。我是收到订单才去组货,所以我不会有浪费。因为生鲜卖的是水果、蔬菜、肉禽蛋奶,是会坏掉的,shelf life很短,而门店预测永远是不准的,但是我们兴盛优选这个模式不用预测了,所以它是好在这里。

  你可以看到这个模式,它的成本是很低的。因为它的整个fulfillment cost是1块钱左右,你想拼多多够牛吧,4块钱,阿里够牛了吧,要5块钱,我们成本是很低的。而且我们效率还高,因为我今天晚上11点下单,明天中午几点就到了。而拼多多、阿里在四五线城市,可能要3、4天以后才到,所以我们又快又便宜。

  而且这个模式非常适合做生鲜,你为什么会快呢?是因为我们这个品类好啊,生鲜这个品类特别高频刚需大,我这个车装菜可以装满,你要装拼多多的袜子你可能装不满,装阿里的衣服也装不满,因为没有这么高频。只有吃,这次疫情我们关在家里,最缺的就是吃,其他的都不重要,一日三餐的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模式天生有优势。

  我告诉你这个市场有多大,生鲜5.5万亿,因为它是高频刚需,它还带着个日用百货,那是5万亿,加起来是近11万亿,而且这个互联网渗透比例是非常小的。像我们很多其他品类,电子产品已经到5-60%了,服装到50%了,但生鲜是不到10%,还有很多上升空间,我们是很看好这个赛道的。

  四、伟大的公司不多,一定要长期持有

  投资之路上,我犯过最大错误就是伟大的公司拿的时间不够长。我做VC做了26年,首先我想说,伟大的公司本来就不多。我们VC有个特点就是,不管你投多少,最后赚大钱就是前3到前5个项目,基本上前5个项目贡献你90%以上的回报,所以关键点就是你要hit到home run,而伟大的公司本来就不多,你要特别勤奋又运气好,你可能投到。实际上,我们投到了京东、美团、Boss直聘、益丰大药房,运气也很好,企业家也很给力,但关键是你要拿的时间长。

  我在这个行业做得时间长了,我的数据足够有说服力,就是说,我们这个home run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你投到伟大公司的概率,频次,还有一个是强度,就是每一个项目你能赚多少钱。那我们的感觉就是说,频次其实是运气决定的,你能不能赶上一个技术创新的大浪潮,像我们很lucky,我们出生在中国,出生在这个时代,先赶上了互联网,又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现在又赶到了AI,将来说不定还有Metaverse,所以我们运气说实话还是挺好的。

  第二个其实就是强度。强度完全只决定于两件事,第一个是你的金额是不是足够大,第二个是你拿的时间是不是足够长。像我们投资这么多年,真正单一项目过10亿美金回报的,我们有几个,这几个都是拿的时间很长的,而且投资金额都蛮大。要么投资股份比例大,要么投资金额大,但是我们拿的时间都很长,像京东我们拿了12年,益丰我们也拿了14年,美团已经10年了,Boss直聘是6年,我们真的是拿的时间长,我特别能感受到复利的。

  现在我说的,你可能没有概念,但我讲一个故事你就知道了。当时我们投益丰的时候,你可以说其他互联网项目是赶上了技术浪潮,但益丰是个传统行业,开药店的,是个连锁店。我们当时是08年投的他们,当时是70家店,销售收入是2个亿,然后我们投完以后我们拿了大概10年。当时我们的投资成本是3000万美金,后来上市的时候值4亿美金。从3000万美金到4亿美金,我们这10年时间看着它成长成一个全国的品牌。我们也帮它招了很多人,它的CTO、COO和它的O2O都是我们招来的,我们跟高总关系很好,建立了那种信任,我看着他一路成长起来的。

  但是后来我们基金就到期了10年,然后就得卖了。但是我很舍不得卖,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把winner pattern都研究完了,我把Walgreens的传记都看完了,年报都读完了,哇,药店真的是个好生意啊,因为它越老越值钱。我们看零售只看一件事情,就是老店同比是否持续增长。而益丰我们投的这10年一直在增长,这就说明它是个好生意,说明了很多东西。后来我们就是又搞了个基金,把益丰给接过来了。

  我就跟我们投资人说,你跟了我们10年,也帮你们赚到钱了。现在给你两个选择:如果你跟我一样,相信这是中国将来的Walgreens,它现在只值40亿美金,我们觉得它将来可以值到100亿、甚至200亿美金。Walgreens是600亿美金,我们中国比Walgreens市场大,我们人多啊,肯定值这个钱。如果你相信这个,你就跟我们再拿10年。那还有一个就是,如果你想套现,我们也找人把你买了。70%的投资人,都觉得10倍够了,就不想再玩要走了,还有30%的投资人跟着我们,当时我们自己的钱全部都在,我们10年赚了很多钱,一点都没有套现,我再拿10年。

  我告诉你,我们这个决策有多重要,我们是18年做的这个决策,到现在也就3年多一点,但这个决策帮我们赚的钱比那个10年赚的钱,是它的两倍,就同一家公司哦。为什么后来会3年赚的钱等于10年赚的钱的两倍呢,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复利的力量,时间的复利是非常厉害的。当你的规模大了以后,你每一年增长的这个impact就非常大。我说的你可能感受不到,但像我们这样干过就会深刻的体会到:伟大的公司不多,一定要长期持有,这是核心!

  五、12年陪跑京东,成就经典投资案例

  我觉得(最成功的投资案例)应该算是京东、美团,虽然美团的钱更多,但是京东我们的贡献更大。

  我们投京东的时候,他们还很小,只有5000万的销售收入,50个员工。我记得当时我是晚上10点钟和创始人刘强东见面的,我们从晚上10点谈到凌晨2点,当时我就觉得,哇,遇到一匹黑马!为什么会打动我呢,就是两点:一个是他一分钱广告不打,每个月增长10%,这说明是品类机会的来临;第二,老刘给我的印象是特别值得信赖。我当时问他要多少钱,他说要200万美金,我说200万哪够啊,我就给了他1000万美金,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策。其实你不需要做非常多重要的决策,这就是那个很重要,改变命运的。

  当时他要200万,我们给了他1000万,他就变得胆子大了、步伐快了。拿到我们的钱,他就做了两个重大的决策。而这个决策是老刘的杀手直觉,他先扩了品类。当时当当电商已经做了很久了,用户200万,但一直不扩品类。老刘比他小很多,只有20万用户,但是他拿了5000万去扩品类,扩了品类成长就很快;第二,他拿钱建了一个配送队伍。当时用户投诉80%来自于这个配送相关的东西,速度很慢,所以老刘决定自己建配送,这个是老刘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是我们的钱给他撑了腰,所以这个“他要200万我们给了1000万”,我们是做对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第二,我们还提出拿出18个点做期权。我跟老刘说,一个小公司最大的瓶颈,其实不是钱是人才。优秀的人才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帮大公司打工赚工资,为什么要帮你小公司打工呢?唯一吸引他们的就是分享财富,拿期权来给他们分享。但这样子的话,我们就拿出18个点。但这18个点不是白给的,是跟业绩挂钩,就是你一定要舍命狂奔,5年的计划,前面4年都是亏钱做增长,第5年才赚钱。老刘问我说,他心里想要多少增长合适。我说这18个点拿出来,就是希望你们都拿到,如果你们拿不到,我们都会很失望,你来定这个目标。他当时一拍脑袋,200%的增长,5年那不是到天上去了吗,compound啊。我说不要搞这么高,达不到的话大家很失望,我们就给他人为调到了100%的增长,结果最后没想到,他真的达到了。他在第三年已经把第五年的目标达到了。我们的期权就得发,发给谁不知道,每个员工都是新来的。但是这个18个点当时真的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帮他招了关键的几个人。当时我跟老刘说,你看我给了你1000万美金,你连个会计都没有,都是临时工,我们得找个财务经理。老刘说,Kathy,你可以帮我找人,但是工资不能比老员工更高,因为他的工资1万块一个月是最高的。那我找来那个陈生强,他要2万块一个月,我就跟老刘说,我也不想再打折了,因为这个质量还是很重要的,要不这么着,你出一万我出一万,我们俩先用他一段时间,结果过了三个月,老刘就给我打电话说,Kathy,这2万块钱的人是好用啊,比那5000块钱的好用多了,你帮我多找几个。然后我们就找来了徐雷、找来了那个侯毅。徐雷现在是变成他们的CEO了,侯毅也很成功,是盒马的创始人,还有陈生强,我们就帮他找了3个人,这3个人都很厉害。

  我觉得老刘是个学习能力超强的人。“你要做管培生计划学习宝洁,你要做校园招聘学习华为啊”,我跟每个创始人都这样说过,但是老刘是执行力最强的那个。他的管培生是做得非常好的,京东后来这个速度很快,跟老刘这个用人、管培生计划、校园招聘是有关的。

  当然,最后关键的时候是我们没有怂。当京东成长很快的时候,竞争对手就跟我们打价格战。打价格战的时候,我们给了京东5次过桥贷款冲上去。先是跟新蛋打,后来跟亚马逊打,然后跟苏宁打。因为在08年我们刚开始融资的时候,金融危机就来了。老刘大概见了有30个投资人都不给钱。投资人说,哇,你那个毛利也太低了,就不给钱。

  别人说Kathy你怎么胆子这么大,这么多人都不投,就你敢不断给他过桥贷款。我当时就觉得,首先,老刘是在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他们不是都担心为什么不赚钱吗?我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扩品类,一个品类扩进去就是两年才能赚钱;第二我叫他不断去新的城市开配送,一个配送新城市我们刚开始就是20单一天,什么时候才能打平呢,要到2000单,但是20单到2000单需要多长时间呢,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我不是去一个城市,我是去30个城市同时开的。但是当我们把这个做起来以后呢,用户就很爱我们,因为我们配送特别快。

  建配送这个是老刘的vision,但是我们的过桥贷款撑着他走过了这一条路。所以我就说,在关键的时候,品类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舍命狂奔,迅速做大。你不能说竞争对手一打价格战,你就怂掉了,那是不行的,那他就尝到甜头了,天天跟你打下去。就是,他打你就要还击,让他打的价格战没有甜头,他就会停下来。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关键时候给过桥贷款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拿的时间很长,我们拿了12年。

  六、捕捉风口:大量阅读,保持好奇心寻找真理

  (做风投,如何敏锐地捕捉到风口?)我觉得这里面有几点。首先,你要大量的阅读。这个读书你要读那种很牛的创始人。当你要研究一个行业的时候,你一定要把这个行业最优秀的20名全部聊完,然后你要narrow down到前几名,3到5个吧,你要反复、多次、深度的访谈他们。

  比如说电动车,电动车领域谁最牛,肯定是我们造车新势力那三个创始人,李想、李斌、小鹏。当然,比亚迪、华为是不是很牛,那个王兴同学、Elon Musk是不是很牛,但你不见得每个人都见的着啊。但这也没有关系,你把他演讲的书全部读了,Elon Musk说了多少东西啊,那个推特上啥都说了,你就深度的把他所有东西都研究了。

  第二,知识的积累是有个时间的复利。我一直觉得知识这个东西特别好,你的灵感从哪里来,从好奇心里来。就是你一直保持一个强大的好奇心的话,你就会一直捕捉真理。你不是功利驱动,你是好奇心驱动,你是为了寻找真理。我们做这个行业特别有意思,其实我们一直在寻找真理。有时候你会有这种心流的感觉,感觉很幸福,因为你跟人聊完,你找到答案了,找到真理了。但有时候,你很长时间找不到真理也没有关系,你不断的接近真理。所以我们感觉,知识的迭代,一要跟优秀的人聊天,听优秀的人说的话,看那些经典的书籍,不要把时间整天浪费在各种各样的什么号上面,真的不要浪费时间。

  你要大量的阅读,你看Elon Musk,什么东西都敢为人先,想到这么多good idea.最近我特别被打动的,是他们做的那个CyberTruck.CyberTruck成本会降到25000美金这么便宜,凭什么啊,他就是第一性原理。他见了厂长就说,你怎么把成本降低70%,他不是降到,是降70%啊,怎么可能降70%呢,要整个从头到尾的颠覆行业才能降70%。所以他们就想到什么呢,造汽车最大的成本是什么,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里面最大的是什么,是油漆车间,占65%的CAPEX.那怎么样才能降成本呢,干掉油漆车间!我不油漆了,就是那个材料原来的颜色就好了;第二是那个弧线,我也不要搞弧线,全是平板;第三个,汽车里面inventory存货周期很长,因为中间要焊接,焊来焊去,后来人家想到我不焊接了,我用高压机把那个压出来就行了。为什么传统行业人想不到,这个跟计算机算法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完全是个造车工艺。但他就敢这么想,第一性原理,就是我要把成本降下来,让消费者受益,所以他就敢想到,我要降70%,这个目标一定,你只能disrupt整个行业。

  所以你看优秀的人,你听他演讲会不会有收获,你肯定有收获,因为Elon Musk的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我听完特别受启发,我就跟我们投的那个跨境服装电商的创始人说,服装也是个传统行业,这么多年不改革,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思维逻辑把这个行业颠覆了,用算法去颠覆非常多的东西。

  所以回到这个话题,你要有洞察,第一你要有好奇心,第二要第一性原理。你要追求真理,另外要有足够的耐心,你要积累。知识其实是一个复利,一开始是比较缓慢的往上涨,到最后你会发现tipping point非常高,就跟时间的复利有点像。所以,你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开始没什么收获没有关系,就像那个Steve Jobs说的dots will connect,你今天这个学一点,那个学一点,可能感觉好像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你时间积累到一定程度,它就有一个数量的变化,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要有足够的耐心,是因为你是在追求真理,真理它自然就会来临的。

  关于读书习惯,这个是可以改变的。以前我是不爱读书的,真的不爱读书,我小时候就贪玩,四大名著都没有读过,河里摸鱼啊,到处跟人家漫山遍野跑。我是越到现在越爱读书,而且这个东西是self- fulfilling的,就是你的好奇心让你读很多东西,然后你更多的知识,你的好奇心就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大家赶快进入到那个循环里去。而且,有的时候你读完一个东西,你最好找些同类项,跟你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沟通。

  七、数字经济一定要跟制造业结合

  我们感到数字经济一定会影响到传统制造业,我们最近投了很多跨境电商,他们都以快速的数字在增长。那跨境电商为什么增长会这么快,其实它的核心就是数字经济,或者说是以算法来做决策。以前,其实中国的供应链一直在出口,只不过以前的出口不过是卖给沃尔玛、Taget,做个OEM、ODM,或者最多就是在亚马逊、第三方平台来卖,卖的就是一个字,叫便宜。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机会。第一,电商渗透率会持续增长。中国实物电商已经做到差不多40%,美国只有20%,欧洲更低,美国也会像中国一样,慢慢涨起来,特别是疫情以后,大家生活方式都改变了,完全是数字化,所以它这个会涨起来的。

  第二,新媒体会创造新品牌。什么是新媒体,以前的媒体是电视,以前人看电视,所以猛打电视广告,明星、央视就创造了很多品牌,耳熟能详的就像康师傅、蒙牛、伊利,但那个时代过去了,大家也不怎么看电视。现在的新媒体是什么,叫短视频,中国是抖音,国际是TikTok.你要把抖音搞定,你要懂什么呢?你要懂内容营销、你要懂算法。

  所以你看我们最近投的企业家都有共同特点,他们其实都不是行业的内行,他们全是外行,工程师出身、MIT的Computer Science major、Carnegie Mellon、Stanford,都是这样的,他们是工程师。

  我现在觉得是工程师改变世界,因为他们懂算法,他们来了对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他们改变了什么呢?第一他们改变的就是说,服装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你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了年底你的利润都在存货里,没赚到什么钱,那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你并不知道消费者真正想要什么,你什么样的价格、要多少量,你不知道,都要去猜,你可能猜不准,所以每年20%到30%都是存货的问题,要甩卖,outlet搞一大推。

  那么我们这帮小哥哥小姐姐,他们根本不做这个。他说我用spider来爬数据,我不猜你想要什么,用数据说话,哪个卖得最好我就卖哪个。可能你一个设计师三个月设计出来一个东西,他用这个spider半个小时就搞定了,30分钟就给你爬出来了,然后以那个做基础,再来上面做些调整。所以,他用spider、用数据解决了预测不精准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你怎么定价呢。你新产品出来,每天这么多产品,怎么定这个价格,什么是对的价格。像Zara,它是怎么定,它每一个新产品出来挂五个吊牌价,在五个不同的店里去卖,哪个店卖得最好就是哪个价格,它也是测出来的。但是我们线上可以用A/B test,把这个做得最精准,价格也是算法出来的。

  第三个,电商最大的成本实际上是获客。获客我刚才说,内容营销全部是算法推荐的。就抖音是这样的,你有广告费不一定花得出去哦,你广告要好看才行。抖音是先给你推20个人,赶快给你打标签,这20个人看你的完播率,完播率够大,它就给你推200个人、2000个人、2万个人、20万个人,它是这样不断加码上去的。所以你的核心是什么?你的核心是把内容做得好看,怎么才能好看呢,你要懂算法,不断的拿数据来测,测这个用户群,这个KOL、KOC,这个话术。以前是我请个伟大的创意,给我拍个特别牛的电视广告15秒,剪成5秒,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你可能要搞30条广告来测数据,你要有内容营销能力,你要有数据测试能力。所以我觉得数据在前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你不懂数据你就out了。

  现在供应链也是数据的,就是你整个管理,你去看Tesla那个工厂,基本上是没有人的,全部数字化。所以我感觉这个制造业你现在还没有进入数字经济,你真的是out了,而且这个给了一个机会的来临,懂的人他就活下来,不懂的人他就out了。所以它就是个外行颠覆内行的机会。

  我们投了非常多的这种做跨境电商的,他是从一开始产品设计、获客、供应链、物流,全部是一脚踢的,什么都要懂。所以就要求他的学习能力要很强,这帮小哥哥小姐姐,工程师他们懂算法,但是他们不懂供应链,但你架不住人家学习能力强啊,像我们投的创始人都睡在工厂里,睡两三个月他就懂得怎么搞工厂了,他们还是学习能力很强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数字经济一定要跟制造业结合,不结合你就out了。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