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视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shoujisp.cc 马东又出来搞事情啦!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以下简称《二喜》)刚上线,老粉们就迫不及待冲出去围观。 对于一个誓要把脸笑烂了的人来说,谁能拒绝马东呢? 更何况,这可是去年拿下8.5高分的出圈神作。 想必有不少老铁会担心,第二季会不会开播即垮,小编替大家第一时间尝鲜了: 放心冲,这瓜包熟! 别的不敢说,秒杀隔壁的《脱5》轻轻松松。 倒不是有意拉踩谁,人家李诞自己都凑这节目里去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李诞除了在自己的节目里不好笑,在别的节目里都挺能整活儿的,尤其是跟马东搭。 所以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在聊《二喜》的时候,偶尔会小戳一下诞总的肺管子。 01 《脱5》的坑,《二喜》完美避雷了 没想到吧,《二喜》里还有那英,一个刚被骂上热搜的喜剧编外人员。 刚看到她出场时,的确有点儿尴尬。 但顺着节目看下来,这一回她的表现比《脱5》好多了,只要气场相合,那姐的梗还是很多的。 那句著名的「我最烦装B的人」那姐从不轻易说,除非节目组敢玩。 除了稳居c位的那英,马东、李诞、黄渤、于和伟都担任飞行会长,这排面挺稳。 黄渤大家都熟,若没看过第一季,有些铁子也许对于和伟不太熟。 这哥在正剧里是「陈独秀专业户」,搞综艺也绝对是把好手,上一季他率领的「三板大斧子」可是力压黄渤拿下了最终的冠军。 有这四位大局观坐镇,那姐也飘不到哪儿去,更何况节目组挺能整,上来就拿飞行会长开刀。 选手上台之前,五位会长就被迫来了段即兴开场秀,用「Yes,and」原则现场发挥。 这是即兴喜剧的一种玩法,无论对方给出什么前提,你都不能否认,并且要用有意思的梗兜住这个前提。 为了玩得刺激,关键词不是节目组预定的,而是台下观众现场给的,最有料的莫过于「记得交税」。 观众问:每次听到那英的歌,听完是什么感受? 于和伟:就是啊,就是每次啊我听完那英老师这首歌儿呢...这个...我我我我...我都想对她说呀,记得交税。 该税的税,不该睡的别睡,嘉宾能玩到这份儿上,也不枉咱这篇文章给他点赞。 说真的,看到节目组对嘉宾下狠手还是很爽的,一是热闹,二是没有压迫感。 以往的导师身份往往有些高高在上,看人家那英,不是转椅子就是拍灯,到这里开场就吃了顿下马威,也算是接了回地气,这不,骂声小很多了不是? 说到这茬,不得不提一下《脱5》的领笑员。 虽说又是喜剧,又是综艺,但只要有淘汰机制在,就得讲个最基本的公平,瞎玩儿就没意思了。 《脱5》被骂得最惨的,就是不懂喜剧的那英和周迅能决定选手的去留。 但《二喜》公平多了,淘汰机制采用的是观众投票+会长投票的方式。 会长跟观众一样,每人都是100分,谁也不比谁高。 唯一不同的是,如果五位会长全票通过,那么选手直接晋级,但他们没有淘汰人的权利,选手的去留主要是看观众的票数。 这点很合理,专业人士可以适当增加权重,李诞跟马东搞喜剧很在行,黄渤跟于和伟都有着非常扎实的表演功底,至于那英,无论专不专业,手上也只有100分,瞎胡闹也唬不了人。 作为喜剧节目,观众若没有基本的安全感,就很难笑得出来。 这最基本的安全感就来自于,节目的玩法是不是公平公正,是不是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二喜》在这一点上没毛病,场子都给观众搭好了,你就只管好好看节目就得了。 02 喜剧内卷严重,出圈全靠脑洞 喜剧综艺现在可太卷了。 《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脱口秀系列...随着观众的笑点越来越高,对节目的套路越来越熟,博君一笑太难了。 去年有档节目《象牙山爱逗团》,全喜剧人班底,以城市旅游真人秀为依托,好景,好玩,好笑,本以为是爆款,结果没热度。 反倒是《喜剧大赛》火了,没有大咖,全是新人,成了黑马。 我觉得其中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内容够新,看完保管你来一句「我去还能这么玩」。 大部分观众对喜剧的认知,不外乎传统的相声、小品,最多再加上这几年火起来的脱口秀,但《喜剧大赛》不断在拓宽边界。 就拿第一季来说,你会知道什么叫做「sketch」,什么是「漫才」,什么是「陷阱喜剧」。 看不懂字面意思没关系,配合着节目一看就能明白。 这一季的表演形式也一样花里胡哨,总有一出会让你直呼「我靠」。 就说《全民运动会》,你以为他们在击剑,其实是在核酸互测: 你以为他们在跨栏,其实是在地铁逃票: 这玩意儿是国外剧场常见的一种喜剧形式,叫BlackOut(黑场剧)。 可以想见,如此小众又专业的东西在以后的节目中会经常出现,越多的人知道,喜剧就有越多的可能性。 在之前接受采访时,马东就说过:「从创作到传播就像是滚雪球,我们要做的就是负责做好一个雪球,然后找到一条雪道把它扔下去,至于它是否破圈那不是创作阶段应该过多考虑的事情。」 由此可见,节目是背负着拓荒者的角色的。 形式不管如何,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即便是普通的情景喜剧,这一季的节目也挺有意思。 开场的《虎父无犬子》全票晋级,笑点密集,乐到最后,但它探讨的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这一严肃议题。 《黑夜里的脆弱》职场人都懂,白天是活力满满打工人,一到深夜各自emo。 节目中的设定,是用开关切换黑白模式,灯一亮--亢奋,灯一灭--颓废。 不得不提一下宝藏演员郭耘奇,情绪切换如此丝滑,演技太牛了。 《排练疯云》全场最佳,离谱喜剧天花板,吐槽的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线上开会时各种卡顿、延迟等bug。 话题没什么新鲜的,但好笑的是他们把这种bug用人肉的方式演出来了。 最后还加了段rap,说的是在疫情冲击下,普通人的艰难:「生活有太多无奈,没有多少人脉,剧场,不开;工作,停摆,拿什么来还债!」 出于私心,不得不提一提《突突突突突围》,这俩哥们儿是真搞笑,用外卖的方式来送枪送子弹,展现的是常见的外卖纠纷。 大概是因为他们的语速太快,有些台词现场观众听不清,所以总分不是很高,实在可惜了。 第一期总体上看下来,有一个点是让我特别喜欢的,就是没有人卖惨,没有节目上价值,也不强行催泪。 那种前半段搞笑,后半段煽情的套路搁以前还挺好使,现在再看就太土太难受了。 节目中讲打工人、疫情下的生存、子女教育这些话题都太容易煽情了,但大家都是快乐着开始,快乐着结束,也在快乐中戳人痛点的,很高级。 「我们不依赖腕儿,不依赖权威,要的就是普通人有这个意愿,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投入,就能产生好作品。」 马东这话说的,不就是「初心」二字么? 03 马东的野心,不止于此 爆款哪里都好,唯一致命的,就是难以续命。 第一季很牛,第二季就垮,第三季疲态尽显,第四季悄无声息,第五季烂上热搜... 但这个规律,并不适用于马东。 《奇葩说》干到第七季,虽然有些强撑,但依然有话题,有热度,有新鲜的观点输出。 《乐队的夏天》口碑都不错,第三季的呼声至今都很高。 不出意外,《一年一度喜剧大会》保持到第五季还是没问题的。 话说马东真是个小众行业挖掘机,捧红了不少有才华的辩手,让不少地下乐队恰上了饭,如今又开始强推喜剧人。 不知有没有观众注意到,节目组在每一个作品的介绍里,都介绍了演员、编剧、舞台指导。 点评环节中也会让主创人员一起走到舞台上,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节目海选时,5000个名额中,光编剧就占了1800多人,无论台前幕后,只要是有才华的创作者,都会尽最大的可能让观众看到。 有出路,有钱赚,不断有新人涌入,行业才能续命,爱奇艺也再能打造出一块金字招牌。 有些节目第一季火了,第二季就开始蹭流量,蹭话题,捞快钱。 很难做到马东的空杯心态:忘了之前的事,做好现在的节目,所谓流量密码,所谓话题突破点,听起来都对,但又都十分可疑。 如果复杂的路径上已经卷无可卷,那回归简单莫不是一种出路。 段子手王尔德有句话:「我敬佩简单的快乐,那是复杂最后的避难所。」 无论是喜剧本身,还是喜剧创作,都很适用。 在节目开头,马东说他们这一年什么也没干,就是在筹备《喜剧大赛2》。 这心无旁骛,这死磕精神,有这口碑,值了。 参考资料: 《<喜剧大赛2>开播,马东禁止入内?》,文娱Talk 作者:柳嘟嘟。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态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传达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变生活,信仰照进心灵。 喜欢,就给文章一个在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