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微信投票 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31.HK)于10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创新航跑出了行业速度,在2022年第一季度,装机量稳居全球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TOP5,国内排名TOP2。 中创新航此次IPO募资约101.02亿港元,跻身港股年度第三大IPO。 动力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之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占据整车成本将近1/2的动力电池被视为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部分动力电池厂商因为原材料大幅涨价而上调部分电池产品价格,让车企很被动,这时中创新航适时推出了价格适中的动力电池,瞬间赢得了车企的欢迎,也为中创新航迅速累积了大量客户。 在9月22日举办的香港上市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记者问到“是否存在低价竞争的问题”,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也表示,成本并不是车厂选择供应商的第一要素。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车厂在选择供应商时首要考虑的是产品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包含产品的性能表现、安全性及质量,以及产品在大规模交付条件下一致性的保证等。也就是说,车厂不可能完全以成本作为第一考虑因素来选择供应商。 有性价比的产品才能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刘静瑜表示,中创新航的理念是一定要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有性价比的产品才有价值。只有拥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与规模化制造实力,才能够创造出有性价比的产品,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让市场真正能够健康持续发展。而这也在公司的能量与资源极致平衡的理念,投入产出最大化理念等方面得以深刻体现。 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行业领先的企业。中创新航招股书中显示,2019年-2021年3年期间,中创新航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34亿元、28.25亿元、68.17亿元, 而2022年上半年营收为91.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亿元增长252%。 中创新航主要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以及相关集成产品和锂电池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和市场应用开发。最初在大力拓展商用车市场之际,中创新航是动力电池的龙头。在国家重点扶持电池系统发展,三元电池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之际,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电池错过了一波政策红利,渐渐失去行业优势地位,女掌门人刘静瑜带领下中创新航大刀阔斧改革。刘静瑜对中创新航的企业发展做了颠覆性的重塑,也是公司可以历经四年涅槃蝶变,一路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的关键原因,可以称得上是真正带领中创新航实现重生的创始人。 在公司构架调整上,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中创新航从2019年7月开始完成了数次增资,引入了包括红杉资本、华平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内的股东和投资者,为中创新航注入了更多动力。 在业务方向上,实施战略、市场、产品、客户的四大转型。从磷酸铁锂转向三元锂,从最初商用车转向乘用车为主,到最终将乘用车和商用车产品平台打通,从客户拓展方面做减法,最终实现了快速提升的市场占有率。 伴随中创新航市场占有率提升、规模效应逐步释放,利润空间也得以释放,这体现了中创新航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招股书中显示,中创新航单位制费成本、直接劳工成本从2019年的0.15元/Wh和0.05元/Wh分别下降至2021年的0.07元/Wh和0.02元/Wh,销售费用占比以及管理费用占比均出现下降。就最新的2022年一季度来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占营收比重降至2.1%和3.4%,均小于上年平均占比,利润空间不断提升。 在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之际,中创新航展现了极强的原材料采购管理能力,有利地控制了成本,是利润水准稳定在合适点位。中创新航通过与上游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与战略合作,积极布局上游和新材料,从未发生过断供情况。同时,中创新航建立了动态评估风险机制和价格联动机制,有效地控制了价格和成本波动。 除了成本控制,在质量方面,中创新航也表现了高于同行业的产品实力和安全性。中创新航的产品从未发生过任何重大安全事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安全性极高的产品实力。 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动力电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目前全球的动力电车形成了“一超两强”的格局,一超就是中国,中国的市场份额世界第一。我国的动力电池占有率已经从2021年上半年的42%提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56%,提升了了14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体激烈角逐中,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优势遥遥领先。 拥有多年电池技术和研发积累成果的中创新航,可谓是中国动力电池领域最早的一批玩家,目前中创新航亦是全球仅有的两家拥有同时可为主机厂提供磷酸铁锂及三元电池全系车型配套能力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销量由1.62GWh增至9.31GWh,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39.7%,是中国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速超过100%的企业。 在装机量方面,据动力电池产业联盟数据显示,继今年7月中创新航全球单月装机量达2.1GWh创历史新高后,今年9月,中创新航国内单月装机量也有所突破再创新高,达1.9GWh,市场占有率6.2%,纵观今年1-9月,中创新航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达13.3GWh,市场份额占比6.9%。TOP3地位逐渐稳固,与第四名差距逐步拉大。 在客户方面,中创新航目前,中创新航已覆盖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合创、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瑞驰、东风小康等主要的主机厂商,更是奔驰Smart的动力电池主供商。且据市场消息,蔚来将采用中创新航三元One-Stop电池方案。 中创新航配套的AION S、AION V、小鹏G9、小鹏P7、深蓝SL03、零跑C01、零跑C11等都已经成为或大概率将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爆款车型。中创新航的市场策略转战乘用车以来,装机量累计配套突破60万辆,22年以来累计配套超30万辆。广汽、长安单月装机量创历史新高,广汽渗透率位居供应商第一,护航教父级神车AION S再创历史新高,单月配套超万辆;长安新增SL03增程版和欧尚Z6 iDD两款PHEV车型配套。Smart精灵#1、合创Z03、深蓝SL03纯电版、零跑C01等A级及以上重点车型正式批量。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中创新航早已把扩产提上日程。招股书显示,中创新航将兴建/扩建现有的产业基地,增设多条生产线,并持续进行技术升级。预计2022年和2023年总体有效产能将分别扩大至约35GWh、约90GWh.按年增幅或高达194%和157%,再加上该公司的产能均为可以量产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的优质产能,受到了下游客户的一致认可,该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被广泛需求,可以预见的是公司的规模经济的影响将持续显现。 中创新航合肥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48亿元,用地约1250亩,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50GWh产能。目前一期项目已于10月8号投产,二期项目计划2022年年底投产,一二期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60亿元以上。同时,当天签约的三期项目,规划10GWh年产能,计划总投资3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80亿元。 中创新航按下全球化战略“快进键” 随着资本进程加快,中创新航的全球化节奏进一步加快。刘静瑜在多个场合也曾表示,中创新航从事的是关乎全人类福祉、全球生态的新能源实业,这个产业一定是国际化产业,中创新航也一定会走向国际化。 2022年1-7月,中创新航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2%,7月单月装机量已经超过三星SDI,全球占有率提升至5.4%。排名提升的背后,是中创新航客户结构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今年7月,中创新航与全球知名企业BMZ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其创新锂电池产品将通过BMZ集团应用在巴士、卡车、农机以及建筑机械等商用动力系统,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刘静瑜宣布即将推出350Wh/kg高镍多元电池、4C快充电池和高锰铁锂电池,以及400Wh/kg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新体系电池。在高电压、三元电池技术方面,中创新航率先采用高电压5系产品实现600公里续航。刘静瑜还表示,经过持续的迭代升级,中创新航即将推出的6系高电压产品能够达到300wh/kg的水平,可以支持1000km以上的续航。 在去年的战略发布会上,刘静瑜透露,中创新航将持续深耕储能技术,在储能材料、新型储能系统、高效循环再生三个方向重点投入,并不断在“智能+”和“能源+”方向上发力,构建全方位能源运营体系,加速清洁能源替代进程,助力驱动方式变革,促进社会低碳化发展。 中创新航秉承“超越商业,造福人类”的企业精神、“共创共赢”的企业愿景,以构建和完善健康的行业生态系统为使命,以创新的理念、领先的核心技术,驱动产业健康发展,为引领能源新时代不懈奋斗。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广阔前景,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中创新航的发展有望跑出“加速度”。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