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信息港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一个骗子的无稽之谈,让中国多了一座地标建筑,成为国人的骄傲

2023-01-01/ 潜山信息港/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中国有句俗语叫“不到长城非好汉”,证明了长城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长城是中国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世界
遗产继承律师 http://www.zylsw.cn/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到长城非好汉”,证明了长城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长城是中国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世界9大奇迹之一,是中国人的骄傲,而长城不只在建筑史上是如同金字塔一样的存在,在实际的文化历史当中,也有它千百年来的沧桑。

更多的人说起长城,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但秦始皇并不是长城的发明者,他只是将分段的长城连接成一条真正的长城。不过秦始皇是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历史第一人,我们都知道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外敌,对于秦始皇来说长城意味着对抗匈奴。

关于长城被修筑的原因,现在多没有什么争议,最主要的还是克服古代民族之间的矛盾,北方少数民族多是游牧民族,骑马南下,战斗力生猛,农耕民族抵挡不住,往往跟匈奴发生战争耗费的物力财力都比较大。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权分为多个诸侯国,结构松散,各个国家在修筑长城时只能顾及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便是这样,修筑防御工事都不是轻松的活,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起到一些防御作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主要的矛盾看似转移到了对外的斗争当中,而匈奴连年对中原的频繁骚扰使得秦始皇不胜其烦,修长城就成了一个必要的条件,他当时命人将先秦时期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这需要征用无数来做徭役的人。

修筑长城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当时参加修筑长城的人无不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为了修长城秦始皇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国人,但是秦始皇却丝毫没有动摇自己修长城的决心,看似好像为国为民的决定,真的是表面看上去的这个样子吗?

其实秦始皇非要修长城的原因还有一个说法,他其实是听信了一个江湖骗子的胡言,这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晚年的秦始皇沉迷两件事,一件是希望自己的帝国能延续千秋万代,另一件就是让自己长生不老。

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相信各种道士的无稽之谈,磕各种含铅、汞的“仙丹”,还不自知,求神问药的事做了很多,浪费了不少精力,最后还把命也搭进去了。其实秦始皇最后也对长生不老十分怀疑了,相比之下延续帝国还算有点可能。

在秦始皇的身边有一个叫卢生的方士,曾经受到秦始皇各种宠爱,因为句句能说到秦始皇心坎,卢生负责给皇帝“请仙”。不过这种工作,时间长了总会出现破绽,后来秦始皇也对他半信半疑,卢生终于出了大招。

一日卢生声称自己从仙人那里请来一本书,书中载到:“亡秦者,胡也”。其实这句话以今天看来还是挺准的,因为亡秦者是秦二世胡亥,不过秦始皇万万想不到这一点,他把这个胡理解成了“胡人”,胡人是谁?当时以地理的北方来看,那就是匈奴了。

秦始皇当时将此话当作人生的最后一个追求一样,为了保卫秦朝的疆土,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抵挡匈奴,甚至是灭掉匈奴,蒙恬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出兵匈奴,一直把匈奴打到了漠北,但其实非要灭掉匈奴实际上也是劳民伤财,甚至对巩固政权没什么帮助。

秦始皇还是做了另一个决定,那就是修筑秦长城,文章开头的一幕就重现了,其实修筑长城真正对秦朝本身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说几乎没有。虽然长城在防御北方民族的入侵上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其并不是万能的。

长城是死的,人是活的,北方强悍民族依旧还是连年侵扰中原,长城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修长城还造成了秦朝内部的不稳定,由于年年迫使人民高强度劳役,使得百姓早已有反意,秦二世而亡也有这个原因。

长城的诞生以卢生的这个故事来说,可以算作是一句戏言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奇迹,若是没有迷信的秦始皇,看来中国就少了一个民族的骄傲,到底修筑长城是福是祸,人人自有评判。

【参考资料:《史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