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购平台 大家好,我是小E。 近日,教育圈中盛传一种声音: “民转公”倒计时,XX省已经出手了!“民办中小学”要凉了?部分私立学校纷纷民转公!…… 什么叫“民转公”呢? 主要是指,以下几种含有“公参民”性质的民办学校,将统一转为公办学校。 这样一来,受影响最大的有两大群体。 一是,民办学校。 1.学校按照公办的形式去招生,势必会流失一部分优质生源; 2.学校变更举办者,失去自主权,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3.民办教师何去何从成了问题,考核不过关的只能考虑转行。 二是,广大学生和家长。 1.家长花高价、找关系送孩子入私立学校,如今却被打回原点; 2.学生适应了私立学校的学习模式,转回公办学校或许不适应; 3.教育的改革,政策的调整,难免会对孩子造成各种连锁影响。 这一次,真的要“拼爹妈”了! 学校教育将面临大洗牌 有人称,“民转公”是继“双减”以后,教育界的又一次震动。 “民办是精英教育,和国家双减政策矛盾,而我们搞的是人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民转公是必然。” 早在去年双减刚落实的时候,教育部就明确要规范“公参民”学校。 (滑动可查看文件全文↓) 文件太长,来划重点: 1.符合“六独立”的民办学校可继续举办,但要与公办学校划清界限,不可再用公办校名或简称; 2.不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3.严格规范招生,公办学校不得以民办的名义招生,也不得以解读、挂靠的名义违规招生。 到了今年,“民转公”的趋势已成定局。 广州—— 已有28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超过30所民办学校将“消失”。 杭州—— 20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但暂按原来的方式招生。 河南—— 郸城县关停了101所民办学校,淮阳第一高级中学将学校捐献给当地政府…… 把“公参民”的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是为了平衡教学资源。 将高水平的教师合理分配到每一所学校,让每个片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好的教育。 同时,免去学生每年几万的天价学费,大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然而,依然有许多家长表示:喜忧参半! 孩子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事实上,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民办学校,就是看中它—— ·背靠名校 ·名师云集 ·成绩突出 比如天津河西区的5所民办初中,都是依托当地的重点公办学校创立的。 每回考试,5所民办校稳居TOP5,和其他公办学校拉开明显差距。 我朋友曾在民办学校任教,后来因为压力太大,考到公办学校里。 她说,每次全区统考,排前面的几乎全是民办学校。 肯定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民办学校的成绩那么好? 一是,私立学校背后是资本,资本有利于吸引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私立学校内部竞争大,压力催生动力,学生被迫进步。 三是,私立学校向来掐尖招生,靠升学率生存,本就不会差。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是国内民办中小学越办越红火的原因。 BBC拍过一部名为《交换学校:阶级分化》的纪录片,讲述了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区别。 在一周的时间里,两组交换学校的学生感受到极大的落差。 私立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升各项技能,为走进上流社会做好准备。 而公立学校主要接纳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校生极多,但办学预算远远不足,教师管不过来,也很难教好,导致部分学生越混越差。 十年后,哪个学校的学生会成才,不言而喻。 然而论教育的本质,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部实行“民转公”,对“公参民”学校进行大洗牌,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正如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表示: 可以确定的是,以后想要好成绩,单靠公办学校的教育是越来越难了。 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家庭的教育。 真正“拼爹”的时代到了 近几年,教育部政策频出,校外补习班被叫停,中考实行指标到校,如今连“公参民”学校都被停办…… 重锤一个接一个,看似利好广大学生的改革,家长们却要打起精神来—— 1.校内不断减负,民办学校、校外教培机构逐步退出,反而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学校没有覆盖到的,教师没有顾及到的,都少不得家长为孩子牢牢把关,抓好教育。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这里面拼的不仅仅是钱,还有父母的眼界、认知、格局和能力。 第一,从自己发力,做孩子更高的起点。 教育,是很昂贵的,教育,也是有等级的。 想让孩子上名校,接受好的教育,父母就必须去积累资本,跃升阶层。 只有当父母努力往上爬一步,孩子才能站到更高一级的台阶上。 父母存在的最大意义,不在于给孩子多么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终其一生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第二,从家庭发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家庭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教师,都无法取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社会资源的不均衡,注定无法实现所有人的平等;家庭教育的差距,注定拉开孩子之间的差距。 第三,从现在发力,为孩子规划更远的未来。 教育下的“拼爹妈”,更多拼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因此,父母成了最大的变量,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孩子的发展。 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我们要做负责任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努力求上进的父母、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 以此培养出自律性更好、内驱力更强、共情力更好、兴趣爱好更广泛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妈”! 版权说明:首发教师营(ID:jiaoshiying365)。150万+教师和父母都在关注的公众号!专注于中小学孩子的家校教育。 家有儿女小E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儿平台红棉妈妈这里有名师同步教学视频中小学电子课本教材 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妈”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