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怎么找律师 被困在茫茫大海,有家不能回! 沦为他人的赚钱工具,活照样干,可仔细一算,惊人的发现,拿到手的工资竟不够付烟钱。 假合同,欺骗,威胁,恐吓! 面对以上种种扎心的事实,海洋渔船上的这批底层船员绝望了,愤怒了。 人性的丑陋一面也被无限放大到极致。 于是,一场令人窒息,叫人绝望的杀戮在公海上演。 船上33名船员为了生存自相残杀,先后三次屠杀清洗后,最终只有11名船员活着回到祖国大陆。 1、 在讲这起令人窒息,叫人绝望的大案之前,非常有必要先说清楚案件发生的背景。 21世纪初期,我国海洋事业突飞猛进,海中的不少美食被纷纷搬上了人们的餐桌。 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普遍提高,下馆子成为一种时尚,于是,一套完整的海鲜供应链便由此形成。 而这条供应链最底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渔民出海打渔。 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国近海开启了无节制捕捞行动,几年功夫下来,近海的鱼就被打得差不多了,可是市场却仍未饱和。 供不应求,那怎么办呢? 近海没有,那就去远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又成立了许多“远洋公司”。 其中,山东荣成有一家叫“某鑫发水产食品”的公司,就是一家远洋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集海上捕捞、收购、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大型民营综合性渔业企业,主要从事水产品精深加工。 2010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的该公司,计划今年年底将组织第5次远洋外海捕捞行动,主要捕捞大型鱿鱼用来做深加工后,再流向市场。 因为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太平洋东南海域的鱿鱼不仅产量高,个头还大,一只鱿鱼轻则几十公斤,重则上百公斤,而且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商业价值更高。 所以,这次捕捞的目的地便是太平洋东南海域,也就是南美洲西海岸沿线海域,再说得具体点,就是秘鲁和智利这两个国家附近海域。 距离横跨太平洋,相当之遥远,行程也注定超乎常人,一趟来回要两年之久。 光这一点,就足够导致海上的船员相当难找,即便工资再高,也很少有人愿意在海上整整生活两年,何况还有如恶劣天气,海盗等各种海难的风险,稍不留神,命可能就没了。 故此,这场远洋捕捞计划提前好几个月就得着手准备,该公司一共组织了5艘渔轮前往秘鲁,其中有一艘渔船名为“鲁荣渔2682号”(鲁:山东简称;荣:荣成市)。 该案就是发生在这艘渔船上,那接下来,我们重点讲的,也就是这艘渔船案发前后的具体经过。 确定好了船只后,接下来公司就得为这些大型渔船配备相应人员,公司的做法很简单,先确定船上的一把手(船长)。 李承权,1969年出生,41岁,从事海洋工作近20年,参与过多次远洋捕捞行动,经验非常丰富。 所以这次公司对他委以重任,将五艘渔船中,最大的“鲁荣渔”号交给他全权负责,任命他为船长。 确定了船长,就意味着这艘船便有了主导的核心人物,公司一来为了省事,二来也是方便船长指挥工作,所以组建船上管理层的权限直接交到了李承权手里。 就这样,李承全便找来了搭档好友付义忠、王永波、王延龙、温斗,分别任命他们为大副、二副、大管轮和机轮长。 主要管理层就是以上这么几个人,接着这些人又去邀请各自的亲戚朋友加入其中,比如二副王永波邀请了自己的表妹夫吴国志。 机轮长温斗则邀请堂弟温密和朋友王鹏,船长李承权又卖朋友的面子,把年过50的夏奇勇弄到船上来当任厨师长。 而这些人又陆陆续续邀请了各自的朋友,分别有:刘刚、陈国军、姜树涛、岳朋、薄福军等人。 因为这起案子第一场杀戮是派系之间团体杀戮,所以我们先记住以上这批人,这些人大多来自辽宁,要么沾亲带故,要么是老乡,都以船长李承权为核心。 这些人分别是:李承权、付义忠、王永波、王延龙、温斗、温密、岳朋、刘刚、姜树涛、陈国军、薄福军、吴国志、夏奇勇。 没有王鹏,王鹏后来是直接加入到了船长对立面的刘贵夺阵营,为什么会加入刘贵夺阵营,这个后面会具体说。 2、 一艘船上,这么点人是远远不够的,船长等人在拉人的同时,公司也在帮忙招人,公司自然是外包给中介公司去干,毕竟最底层船员,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你能吃苦,肯卖力就行。 案件的一号人物刘贵夺就是通过中介加入其中的,值得一提的是,矛盾发生的一开始,刘贵夺扮演的是和事佬,安抚大家都别冲动的角色,可最后却成了杀戮的总指挥官。 刘贵夺,1984年生人,案发时27岁,身高1.73米,偏瘦。 老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下面的一个村落,该村落靠近内蒙,这为后来在船上结识内蒙人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 由于家庭条件非常一般,刘贵夺16岁便开始四处打工,一直兜兜转转了十个年头,也没赚什么钱,自然也就没能娶上媳妇。 唯一跟他好了大半年的韩丽,也在2010年9月份选择了跟他分手,于是刘贵夺失魂落魄地回了老家,打算重新休整好心态后再外出打工。 期间,他痛定思痛,琢磨着老是这样外出打散工也不是个事,存不到钱,每年都是白忙活,必须得找个工资高的活干才行。 思来想去,他想起自己前两年做过几天出海打渔的临时工,船员的工资那是相当不错的,可惜那个时候,因为没意识到钱原来这么重要,便果断放弃了那份工作。 此一时非彼一时,刘贵夺下定决心要去当船员,先赚笔钱再说,过完国庆节,在家休息了近一个月后的刘贵夺告别父母,跑到沿海城市就去找船员的工作。 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直接在网上一搜就知道哪儿有船员招聘了,加上又没人介绍,没路子,刘贵夺只能满大街地去找中介门店,然后再看是否有招船员的。 这一找就找了一个多月,直到来到山东半岛,三面环海的荣成市,才总算在一家中介门店看到了“某鑫发公司”招聘船员的广告。 中介主要赚的就是介绍费,一见有人肯上船,夸夸一顿忽悠,随后就把刘贵夺带到了该公司人事部。 除了刘贵夺,还有不少像刘贵夺一样急需用钱的打工仔也通过其他各个中介,纷纷聚集到此,听从人事专员讲解大致的工作情况以及薪酬。 众人最关心的自然是薪酬方面,人事也很懂,主要也就是用薪酬来吸引大家,公司承诺,只要签订两年的出海合约,每年的保底是4.5万元,月工资底薪1000,外加每公斤鱿鱼提成两毛,最后还有社保等补贴,做完两年后一并发放。 大家粗略地一算,这一年下来大概就有个10多万,两年就是20多万,对这些人而言,怕是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所以即便明知很苦很累,还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了这20多万,那也是值得的,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留了下来,甚至是迫不及待地跟公司签下了两年合约,摁上了手印。 殊不知,这些人在为两年后能拿到20万而开心的同时,公司高层也在偷乐,乐这些外地打工仔什么都不懂,合同中的两处猫腻,一处都未发现。 这也是为何公司敢承诺,却仍旧很难招到本地渔民的一个重要原因,估计本地人都清楚他们的套路,而这些外地人就好骗多了,而且外地人欺负欺负似乎也不打紧,毕竟他们在当地没根,就是想闹也闹不出什么花样。 而这份合同,也正是最终激怒众人,跟着刘贵夺等人一起劫船的关键因素之一,至于合同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后面案发时会具体提到。 3、 签完合同后,公司就开始对这些人进行船只分配。 刘贵夺、姜晓龙、刘成建、马玉超、冯兴艳、梅林盛、崔勇、项立山、段志方、黄金波、包德、包宝成、双喜、戴福顺、单国喜、邱荣华、宫学军、宋国春、丁玉民。 这19个人被分到了“鲁荣渔”号,这些人当中,大体又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是以刘贵夺为首的黑龙江系,一个则是以包德为首的内蒙系。 在第一次杀戮中,这两个派系由于都是被压榨的最底层船员,故此团结一致对付船长他们,所以这里就先不作细分,也没法细分,因为第一次杀戮后,等同于一次大洗牌,站队将重新开始。 加上船长那批14个人,一共加起来正好33人,鲁荣渔号这就满员了,不过33个人当中,其中有18个是没有船员证的,占大头的自然又是刘贵夺和包德这些人。 就没有船员证这一点,又将成为他们选择劫船回国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一号人物刘贵夺就是被这一点彻底击垮,而暴怒的。 人员配齐后,接下来就是为正式出发前做准备了。 其中包括准备各自的私人物品,虽然这些东西中途也会停靠补给,但那种情况下无疑是很贵的,所以大家都是尽量能带多少带多少。 正好,公司旁边就有专门为船员而开的超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拿着身份证和公司录用合同,便能来此赊账,待两年后拿到工资再来还。 这里多说一句,不知道超市老板知不知道这个合同有问题,估计是知道的,但早就见怪不怪了,反正到时候能找到赊账人就行。 除了准备私人物品,这些人还得搬运公用物资,比如33个人的柴米油盐,以及给渔船进行清理和布置钓具。 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安心等待12月27日这天正式启航,期间这些人已住在了鲁荣渔号上。 住宿的舱房主要为4人间和12人间,以及船长独自一人的单人间。四人间自然是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住。 刘贵夺、包德这些最底层的人只能住在拥挤的12人间里。 期间,能言善道的刘贵夺很快跟他这12人间里很多人都混熟了,走得最近则是姜晓龙和刘建成,因为他们俩跟刘贵夺一样都是黑龙江人。 临走前的头一天晚上,刘贵夺这12人间里的人决定一起出去吃顿饭,喝口酒,之后到船上可就没这么享受了。 吃饭期间,有人就提议要AA制,这样谁也不吃亏,但酒过三巡后的刘贵夺不同意,他坚持要请客。 刘贵夺虽然只有初中文凭,但他特爱看书,话说出来不仅漂亮,还十分豪爽大气,显得十分仗义。 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后大家在船上就是一家人,大家相互都得有个照应,这顿饭就由我刘某人请了又何妨,大家吃好喝好就行。” 就这样,刘贵夺便付了这顿饭钱,一共花了一千多。前面我们说过,远洋作业是很难招人的,而肯上船冒风险的,则说明基本都是很穷,或者实在走投无路的。 自然,一千块钱对于他们来说,那可不是一笔小钱,可以说刘贵夺在此刻就让这些人刮目相看了,非常的尊重他。 其中有个叫黄金波的,这个家伙甚至有点崇拜刘贵夺,而这个黄金波也是案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人物,可以说,他就是一根导火索。 大家吃饱喝足后,回船舱休息,结果第二天天还没亮,公司就来人把他们全部给叫醒,让没有船员证的全部下船。 一开始大家还不明白什么意思,以为这是要把他们赶走,那怎么行,物资都买了,大家都在小卖部赊着帐呢! 不过他们多虑了,这些人可是摇钱树啊!怎么可能赶走。 4、 原来渔船出海是要过边防,要查证的,没有船员证是不能出海的。 可是有证的人,那薪水也给得高啊!而且谨懂,不好骗,要想利益最大化,不得多招点无证船员! 为了把这些无证人员顺利送出海,公司先找18名有证的船员上去充数,等过了边防,渔船停下来,公司再开一艘小船把这18个无证人员送过去,将那18个有证替补换回来。 这期间,刘贵夺就又认识其他仓的一些人,比如包德,包宝成这批内蒙人,以及还有本该是船长系的王鹏。 前面我们说了,王鹏虽然是温斗介绍来的朋友,但他也没有船员证,这便是后来暴动时,投向刘贵夺阵营的原因之一。 过了边防,“鲁荣渔”号和其他四只渔船重新出发,18日抵达韩国釜山港口加油。 之后,驶向日本海,从日本海域正式朝着目的地秘鲁鱼场杨帆启航,行程长达两个多月。大家怀揣着发财梦,而且有吃有住,每天除了喝酒吃肉就是打牌睡觉,小日子同样过得很滋润。 这个时候,黄金波就察觉到刘贵夺跟别人不太一样,刘贵夺他从不打牌,而且没事总拿个小本子坐在船头写写画画。 不过刘贵夺的烟瘾特别重,那都不叫抽烟,应该叫续烟,一根接着一根,所以刘贵夺上船的时候,带的最多的就是烟,按照一天两包的量,他足足赊了两百多条烟,光是烟钱就欠了将近三万块。 黄金波闲来无事就凑上去问刘贵夺在那写什么,刘贵夺发烟给他抽,并告诉他,自己这是在做航海标记,就是没事做着玩。 两人聊着,逐渐熟了起来,刘贵夺发现,黄金波跟他们不一样,黄金波出海,压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现航海梦,顺带赚点钱,他虽然是内蒙古牙克石人,但人已经在北京买房买车定居了,妥妥是个有钱人。 听得刘贵夺是颇为感叹,不过想想自己两年后也将有20来万,这足够他在自己老家县城买套像样的房,且还能有盈余,心里也就好多了。 刘贵夺不仅跟黄金波聊得来,跟其他人也很聊得来,或者说谁跟他都聊的来,比如另外12人间的包德等人,以及船长那边的王鹏。 此时的刘贵夺心里是完全没有任何派系之分的,对谁都客气,见谁都发烟。 可怜他还不知道,从他登上船,驶向公海的那一刻起,他就彻底沦为了公司捕鱼的赚钱工具。 当然,大多数人也都跟刘贵夺一样,被蒙在鼓里,所以2011年2月3日,春节到来当天,船上33人依旧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一起张灯结彩迎新春,之后又通过卫星电话给家里人报平安。 这样喜庆的画面将跟后来的杀戮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3月份,渔船终于顺利抵达秘鲁海域,船锚沉海后,大家开始休息,等待夜幕降临。 夜幕降临,钓鱿鱼的工作正式开始,船员们将夹板周围的巨型大灯打开,2000多瓦的光源直射海面,可照射海底深度50米。 鱿鱼看见灯光,纷纷从海中游出,船员们则抛出大铁钩,一条条巨大的鱿鱼被钩上夹板,然后就地切割,按不同部位放进相应的大箱子中,最后再搬到船舱底部的冷藏室进行冷藏。 当冷藏室堆满后,就会通知公司派船来接货,船员们则不停地继续垂钓,这就是船员们的整个工作流程。 5、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非常的累,首先是根据鱿鱼夜间活动的特性,船员们只能通宵上夜班。 其次,白天睡觉本就违背人类生存规律,加上海上不比陆地,船只摇摆不定,睡眠质量可想而知。 不过为了赚钱,大家也都是任劳任怨,拼了命地干,咬咬牙,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有个人实在是扛不住了,此人便是黄金波。 前面说过,黄金波他本来就不是冲着赚钱来的,这就导致他不可能像其他人那么卖力地干,产量落了其他人一大截。 相差太大,船长李承权自然是要冷嘲热讽地指责他的,黄金波哪儿受得了这个气,于是就更没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 再者,黄金波从来就没遭过这种罪,刚开始图个新鲜还行,跟着大家伙咬咬牙也还挺得住,可一直每天这么超负荷下来,他是真吃不消。 最后他想,反正海上他已经来过了,海员梦也圆了,并且这个海员梦跟他想象的悬殊太大,那干脆不玩了。 于是,黄金波就找到船长李承权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提出辞职,让李承权通知公司派只船来接他回国,工资不要了。 李承权劝导黄金波,茫茫大海,距离中国又那么远,就算是辞职,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 又让他安安心心地干,钓鱿鱼总归是有个过程的,秘鲁这边不太行,其他船只的船员也反映了,他们已经一起向公司申请,将前往智利海域。 黄金波想想,认为船长说得也不无道理,加上刘贵夺也劝他,并传授他一些钓鱼技巧,这事就这么消停了。 没过几天,公司回电同意他们启航前往智利海域,渔船一路南下,经一个多月的航行,于2011年5月中旬,鲁荣渔号便和公司另外四艘渔船来到了智利海域。 这里的鱿鱼果然比秘鲁的多,大家每天的产量有明显提高,其中又属刘贵夺最本事,每天几乎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整天跟着他的黄金波是只有羡慕的份,黄金波自己则无论怎么学,都学不来刘贵夺的那一套,刘贵夺也没藏着掖着啊! 这就使得黄金波更加的崇拜起了刘贵夺。 因为从秘鲁到智利航行了一个多月,这期间不用干活,黄金波算是回了点血,可他毕竟已经打了退堂鼓,这不,没干多久,他就又歇菜了。 事实上,受不了的远不只黄金波一人,大家都不过是咬牙死撑着,私底下,都开始抱怨起来,加上黄金波又一次去找船长辞职,不少人都萌生了这种想法。 很快也就传到了船长李承权的耳朵里,李承权意识到这样下去可不行,这才出海多久,半年还不到呢。 再仔细算算,途中在海上行驶就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真正工作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个月,才钓多少鱼,油费都还没赚回来,他如何向公司交代,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又该怎么管理? 于是,李承权把心一横,决定好好管管下面这些人。他开始平凡的巡视,看到谁不认真钓鱼,轻则破口大骂,重则直接上手给对方几耳光。 底层船员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继续干,但至此,船上的氛围逐渐开始发生变化,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直接导致了船上开始有派系之分。 一天,黑龙江的姜晓龙肚子饿得受不了了,就偷偷放下铁钩跑到厨房去找吃的,结果被厨师夏奇勇给撞见了。 夏奇勇是船长李承权的人,本来他只管伙食,其他人干不干活关他什么事,但夏奇勇这家伙仗着是李承权的人,有事没事也说这些船员,给人一种狗仗人势的感觉。 本来姜晓龙就非常讨厌他,这会儿夏奇勇又当着他的面阴阳怪气,冷嘲热讽地说他偷懒不干活,还有脸来找吃的。 6、 姜晓龙一阵恼火,受船长的气就够他郁闷的了,他算个什么东西,于是两个人就争吵了起来,之后,年轻气盛的姜晓龙更是直接将手中的鱼刀戳了过去。 好在夏奇勇闪躲及时,两人的争吵很快引来其他船员,当即便把两人分开,随后船长闻讯也赶了过来。 船长二话不说,上去就给了姜晓龙两耳光,并告诉他,公司有明文规定,打架斗殴者一律开除,动刀子,情节属于特别严重,必须立即开除。 姜晓龙试图为自己辩驳,而且强调自己也没打算真刺,只是想吓吓对方,可李承权根本不听,就说:“现在你已经被开除了,马上给我离开这艘船。” “船长,这……离开这艘船?周围都是大海,我怎么离开?”姜晓龙一下就慌了,而且他家里也很穷,是想赚这笔钱的。 李承权冷冷地看着他,轻蔑道:“那是你的事,你都已经不属于公司的人了,谁还管你死活。” 姜晓龙实在没办法,直接跪地求再给一次机会。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个大老爷们给人下跪,一旁的刘贵夺看不下去,上前求情,最后好说歹说,船长才肯作罢。 这件事,表面虽然过去了,但对后期的影响深远,且极为恶劣,因为大家都清楚夏奇勇的为人,可全程船长却只字不提夏奇勇,所有矛头都指向姜晓龙。 这让大家意识到,李承权明显是袒护自己人,潜移默化地让众人开始有了派系的概念。 自此,船上的氛围变得更加紧张了起来,整条船已然成为了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火药桶,就差一根导火索了。 而这根导火索不是别人,还是那个黄金波! 没过多久,黄金波的低血糖犯了,差点晕倒,被刘贵夺等人搀扶至仓房内休息。 刚开始船长李承权也没说啥,毕竟低血糖是事实,并且他也已经将情况汇报到了公司,但公司对于黄金波的辞职请求予以拒绝。 而黄金波琢磨着,不让我辞职也行,反正每年还有4万5的保底工资,他就是不肯再去干活。 黄金波开了头,马上就有人有样学样了,这个人是船长那一派的岳朋,他虽说是船长派系的,但他也只是个底层船员,每天累死累活的,他也吃不消,琢磨着拿保底就够了。 这种风气一形成,就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不少人都开始这么想,这就导致打鱼量一天比一天少。 船长李承权一看,开始急了,这样下去,他这个船长还怎么当。于是,他赶紧将所有船员都召集到一起,制定了每人每天打鱼的最低量。 并火冒三丈地说:“要是谁完不成,提成没有,底薪停发,连这点活都干不好,公司凭什么给你们发钱。” 事实上,所谓的最低量其实就是大家铆足了劲,基本累到虚脱才能完成的量,更是黄金波、岳朋等不少人不可能完成的量。 听船长这么一说,黄金波瞬间就不乐意了,当即顶撞道:“不发就不发,反正我有4万5的底薪,够本了。” 船长一听直接乐了,哈哈大笑着对黄金波道:“你想得还真美,我知道,你们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也都是像他这么想的,那我今天就实话告诉你们,4.5万的保底,从你们第一天开始干活起就没了,只有底薪和提成。” 这下,所有人都懵了!从第一天干活开始,保底就没了,这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没了?大家开始议论起来。 刘贵夺也是心头一紧,但他压制住情绪,上前问李承权:“船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保底没了?” 李承权则反问道:“我问你,你上船后有没有钓到鱼?” “钓到了啊!”刘贵夺依旧不明白几个意思,如实回答道。 7、 李承权冷笑一声,解释道:“那不就得了,保底呢就是你们一条鱿鱼没钓到公司给你们的保障,既然都钓到了,那还要什么保底,干多少活拿多少钱,所以想赚钱,就给我使劲干,不然,哼哼,底薪提成也别想拿了。”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