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信息港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由饶毅母亲康复出院想到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2023-07-07/ 潜山信息港/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5月13日早,“饶毅科学”公众号发文,题目为“母亲出院”,全文只有112个中文字符,说的是世卫宣布新冠危机结
雅思阅读备考

5月13日早,“饶毅科学”公众号发文,题目为“母亲出院”,全文只有112个中文字符,说的是世卫宣布新冠危机结束,而他母亲因新冠而住院,强调是在熟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入院的。

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文章置顶的留言,也大多与感染新冠后或死亡或瘫痪相关,还有因老母亲因为“二阳”而去世的。

有必要说说饶毅:他是一位颇有争议的科学家。

饶毅是是忧国忧民的科学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现代鲁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顽童,注定将留下重要影响(施一公评);饶毅说得多做得也多(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评);他是享有国际盛誉的神经生物学家,是北京大学教授;对饱受诟病的中国科研体制,他一直保持冷静关注,也是一个经常提出批评建议的建设者(《北京晚报》评)。

饶毅,男,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生物学家,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创始所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创始主任,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

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后先后在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解剖和神经生物学系从事研究,2004年任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回国。

饶毅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饶伟华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进修一年,跟诺曼博士做肺水肿的动物实验,后在旧金山总医院随呼吸病和重症医学的权威约翰·默里博士见习临床和ICU数月。饶伟华将研究成果带回中国国内,在南昌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全国较早的ICU之一;建立分子医学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分子医学研究所。

饶毅叔叔饶厚华,比饶毅父亲饶伟华年轻15岁,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去了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台湾省到旧金山,成为一名药剂师,2020年感染新冠病毒,病了两个多月,上了呼吸机,但在最后十天被认为不可治愈后,被纽约的医院放弃治疗而在5月份去世,享年74岁。

饶毅作为学者,科研成果斐然,却未选上院士,愤而宣布不再参加评选。

这位个性鲜明的学者认为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致病力可变弱也可变强,他对于科普很执着,且全面、科学,批评有些学者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糊弄百姓,多次发文批驳张文宏、金东雁等学者。

可能与自己的叔叔饶厚华于2020年感染新冠病毒后两个多月上了呼吸机并被纽约的医院放弃治疗而在5月份去世有关,饶毅一直呼吁谨慎应对新冠疫情,这与谈起新冠病毒轻描淡写的部分专业人士明显不同。

在笔者看来,对于新冠疫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有家人感染新冠病毒而病逝,或自己、家人因此落下后遗症的人员来说,新冠病毒仍然是洪水猛兽,比如笔者身边那些第一波疫情中痛失家人、亲友的朋友,谈起新冠疫情大多仍然心有余悸。对于大多数轻松度过流行期的人员来说,新冠疫情已是过眼云烟,根本不值一提,而对当年严防死守的三年“不堪回首”。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笔者的观点仍然是:疫情不可能是生活的全部或永远的焦点,生存与发展是硬道理,但病毒仍在流行,危害仍然存在,对于高龄老人、有严重基础病的病人仍有风险,这些人员一旦发病,仍要及早采取医学干预。

应该客观、全面看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